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今后一個時期,重點發展居民和家庭、健康、養老、旅游、體育、文化、法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培訓等貼近服務人民群眾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生活性服務領域,推動生活消費方式由生存型、傳統型、物質型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這無疑是中國酒店行業的一劑強心劑。那么作為生活性服務重點發展的一個重要類別,酒店行業如何拔得頭籌?
服務型社會 什么是客戶的需求
在經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后,中國進入服務型社會。人們在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問題之后越來越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指導意見》指出,要圍繞人民群眾對生活性服務的普遍關注和迫切期待,著力解決供給、需求、質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增加服務有效供給,擴大服務消費需求,提升服務質量水平,推動生活性服務業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發展。
現在中國的酒店庫存已經非常大,很多行業專家都表示已經供過于求,但是盡管如此,很多消費者還是表示現在的酒店并不足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大家沒有特色,普遍千店一面;服務沒有溫度,不能帶來感動。酒店們紛紛感嘆生意難做,消費者實則覺得酒店不懂大家的心。酒店和消費者就像處于天平的兩端僵持著,難以觸達一個真正的交匯點。盡管如此,還有很多酒店正在嘗試,希望可以 “破天荒”的戳中消費者的痛點。那么現在的客戶到底想要什么?在筆者看來,是住宿需求之外精神滿足感。
生活方式消費占據風口
近日,一篇名為《讓顧客叫出酒店員工的名字》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瘋傳。作為一篇案例分享文章,他詳細的記述了筆者自入住到退房這個時間段里,酒店服務員的各項溫情服務,最后總結為一句話:酒店賣的不是客房,也不是一頓飯,而是“美好的回憶”。這確實是現在酒店消費者都在意的。在睡覺等核心需求被滿足之后,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酒店能在自己住店的這個時間段為自己帶來什么,是一個難忘的回憶還是一個可供分享的體驗?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酒店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都在追求品質感、個性化體驗以及歸屬感。而且酒店也成為人們的生活場景之一。所以現在的酒店正在將酒店服務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相結合。對于社交需求無限滿足的W酒店就是佐證。正如錦江都城酒店品牌副總經理俞偉所說,酒店提供的產品就是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消費行為,它將通過酒店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消費者的個人行為,并以此影響社會生活方式的變更。
錦江都城勇當生活美學家
面對這樣的消費需求,錦江都城提出“生活美學家,我的生活方式”品牌理念,以輕美學的方式為消費者打造個性化的體驗。錦江都城酒店不僅在客房產品、設計裝飾和環境氛圍上要給人良好的審美感受,同時更賦予經典系列較高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氣息。此外,經典系列的酒店還將結合自己的建筑特色和地理位置等,經常性地舉行一些“輕藝術”樣式的活動和展示,讓住店客人擁有與眾不同的旅居體驗和審美感受,并由此形成“旅居生活美學家、文化沙龍好去處”的良好口碑,弱化酒店冷冰冰的形象。
結語
當“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是您喜歡的生活方式”已經變成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感的時候,酒店在客人退房之后能給客人留下什么變得尤為重要。因為現在整個社會正在往服務型社會轉變,服務質量的高低往往來自于消費者的點評。自品牌誕生之際,錦江都城就時刻關注客戶的需求,順時而變。錦江都城只是大千酒店品牌的一個縮影。如何拔得生活性服務的頭籌,還得問酒店是否有恰到好處的特色。(摘自邁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