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主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戰略支持的“北大央企論壇”在北京大學召開。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媒體代表齊聚,以“一帶一路上的能源戰略”為主題,探究能源企業發展與國家整體戰略之間的獨特淵源,揭秘最真實的央企海外之路,解析一帶一路建設中能源企業能為、敢為與難為之處。
博聯社創始人、總裁,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馬曉霖在論壇上談到了備受關注的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據了解,中緬油氣管道從緬甸的西海灣馬德島上岸,原油油管起于緬甸西海灣馬德島,天然氣管道起點是西海岸的皎漂港。緬甸段是771公里,原油管道國內全長1631公里,天然氣管道國內全長1727公里,建設情況復雜。總投資額25.4億美元,初步設計的輸送中東原油2300萬噸,2015年一月份開始輸油。
在中緬石油管線建成之前,主要是東南、東北、西南三個方向,國內管線的均衡布局缺失,且只有馬六甲海峽一條管線,風險較大。而中緬石油管線則從天然氣儲量全球排名第十的緬甸直接到西南四省,補齊了全國油氣管線,對西南經濟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個項目的抗風險性非常高,“中緬石油管線由印度、緬甸、中國、韓國四個國家的六個公司參與、參股,成立兩個主體公司,與經過印度洋的石油、孟加拉灣的天然氣的周邊國家都有份,中緬石油管道這幾個國家都是非常支持的。”馬曉霖說。
中緬石油管道不僅促進了西南經濟的發展,對緬甸的發展也極為有利。這個項目的實施,解決了緬甸的就業問題,拉動了當地的外匯收入和稅收收入等,改善了當地的醫療、交通、少電少油少氣的狀況,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此外,中石油在中緬石油管道項目上也積極履行了社會責任。馬曉霖說,中石油做此項目時拿出巨資打造口碑工程和民心工程,把補償款挨家挨戶送到;尊重當地的法律、文化、宗教和習俗等,不做擾民工程;同時積極改善當地環境,花兩千多萬美元建立學校、衛生站、水庫等,將中緬石油管線項目打造成一個服務于當地、造福當地老百姓的項目。通過這個項目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這種方式也是非常值得業界和學界做剖析和研究。(摘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