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30日開始的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新政滿月。在20余城密集發布調控政策的影響下,今年中國樓市傳統旺季“金九”和“銀十”呈現出截然不同情景。與9月份的“漲價搶房”潮相反,10月份,中國房地兩市快速降溫,房價漲幅放緩,高價地大減。
成交大幅下滑是調控新政帶來的直接影響。
“限購、限貸”成為本輪調控的關鍵詞。20余城市中,17個城市明確施行限購政策。限貸也出現趨嚴的情形,如南京、蘇州將二套房首付最高提升到八成,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新政出臺后,相比之前“踩踏式”入市的瘋狂,購房者大多恢復理性,紛紛轉為觀望。在北京工作的白領陳玲告訴中新社記者,調控新政之后,她堅定買房的決心有些動搖,“現在想等等看房價能不能再跌一些”。
房地產服務機構亞豪君岳會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與自住房)成交套數和面積分別減少41%和32%,同時這一成交量也創造了近5個月的新低。
北京樓市的成交銳減并非個案。易居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28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環比下跌15%,大部分出臺調控政策的熱點城市成交量顯著下滑,如濟南、蘇州、無錫、鄭州成交環比跌幅均超過五成。
但也有少數城市出現“末班車”效應,新政出臺后迎來購房者的集中入市,如南昌、惠州十月份成交量環比漲幅均超過三成,并創下今年新高。
看似堅不可摧的房價也出現了松動。
為直接干預過快上漲的房價,預售證的“限價令”在不少城市蔓延開來,其中東莞、惠州等投資性需求較多的三線城市不僅“限漲”,還要求“限跌”。
新政影響下,房價也出現松動。克而瑞發布的中國住房(新房)價格288指數顯示,一線城市房價環比增幅均低于2%,各市房價增速均現回落。其中上海房價環比指數變動最大,環比增幅跌至1.09%,較9月份下降了2.85個百分點;深圳房價環比指數最低,僅較上月環比上漲0.04%。
二手房領域也出現報價的小幅下滑。記者查閱各地二手房中介報價信息后發現,北京、深圳、合肥、蘇州、南京等地都出現二手房房源報價下降的情況。特別是前期一些價格虛高的二手房房源,已降價到市場水平,不少房源報價降幅超過10%。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事實上,由于網簽數據的滯后效應,不能反映當下受到調控的市場情況。從實際簽約看,受到新政影響的20余城市成交量實際跌幅達到40%左右。他透露,事實上,全國布局的中介公司代理行,10月業績環比下調都在40%至50%左右。
土地市場成交規模創年內新低,溢價率高位回落。
調控新政出臺后高價地減少。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0月全月,總價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地塊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僅17宗,大大低于此前一個月接近50宗的記錄,大部分城市的土地成交相比前期均有所降溫。
克而瑞監測的300個城市數據也反映同樣的趨勢。300個城市10月份經營性土地成交建面,環比下降43%,成交總價805億元人民幣,環比驟降67%,土地平均溢價率56.8%,環比減少34.2個百分點。
盡管四季度一般為土地成交高峰期,但是10月中國土地成交規模不增反跌,創造今年以來最低點。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來,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剪刀差”進一步縮窄至13.2%,資金脫虛入實意愿進一步加強,企業堆積現金的局面有所改觀。另外,雖然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繼續高位運行,但占比由8月份的約56%降至約47%,出現明顯回落。隨著10月初樓市調控,未來居民貸款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摘自中國新聞網)